您好,欢迎访问本站!
您好,欢迎访问本站!
联系我们Contact
徽菜“味正平和,医食同源、药食并重,崇尚自然”。
早在春秋战国时期,思想家老子就以烹饪述理来阐述治国的方略,认为“治大国若烹小鲜”。政治家管仲提出了“民以食为天”的思想,把“食文化”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来看待。
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洗礼,到了明清时期,安徽饮食文化发展更快,饱含地域和人文色彩的徽菜以其特有的风味盛行于大江南北。这期间,因徽商在各地兴起和发展,就以俸禄和商业利润来滋润母土,使家乡富裕起来,哺育新的文明。随着“食不厌精、脍不厌细”成为现实,喜庆时节、宗族活动的饮食要求就日渐提高,徽厨们开始想方设法搜罗百珍,制作精品菜肴,徽商在饮食方面的高消费也对徽菜的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,使徽菜品种更加丰富,烹调技艺更加精湛,徽菜馆也应运而生,徽菜开始逐渐走向社会,走向成熟。
由于徽商在各地的发展壮大,使当地的饮食市场十分繁荣。徽商起初随带厨师以自备庖厨,后来逐渐发展为开菜馆进行商业经营。在徽商的影响下,各地徽菜馆发展很快,不仅规模大,知名度也很高。明清时,上海的徽菜馆曾达500余家,较知名的有“大中华”、“大富贵”等。武汉的徽菜馆“同庆楼”还与黄鹤楼相提并论,有武汉“两大楼”之说。重庆的“乐露春”,南京的“五味斋”,杭州的“大庆楼”,苏州的“丹凤楼”等徽菜馆都是当地赫赫有名的餐馆。
徽菜在全国各地的兴起和繁荣,不仅丰富了当地餐饮市场,同时也促进了徽菜同各地菜系之间的广泛交流。这种交流不仅使徽菜品种更多、烹调方法更精、口味更丰富,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徽菜的创新与发展,弘扬了徽菜文化,更扩大了徽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。
现阶段,徽菜被分为五大流派,这是以安徽省内人的眼光划分的徽菜天下。但是这种划分却让全国各地的餐饮界同行产生了很多不理解?徽菜,中国八大菜系之一,为何又分成五大流派?如果说这种划分在20年前有它的历史渊源,现如今,这种划分是不是可以休也。
纵观徽菜历史,包容是徽菜的核心,是徽菜的根本。从中国的菜系看,唯徽菜最具包容性,这是安徽所处之地理位置决定的。你看,川菜麻辣、粤菜生猛、鲁菜厚重、苏菜清淡。虽各具特色,但个性太强,唯徽菜味正平和、原汁原味、浓淡适宜、五味调和、养生养性。
徽菜如何发展?新徽菜如何发展?
包容,我们包容天下菜肴。在包容之中我们让徽菜“控股”,即徽菜元素占51%的股份,其他菜系元素占49%的股份,集众菜系之长为我所用。这样我们就既能不失去徽菜本色,又能拓展创新发展徽菜的新空间,把徽菜做大做强。例如,徽菜中的经典菜肴“臭鳜鱼”,它的核心技术是腌制和红烧。“臭鳜鱼”的腌制是在中国菜肴制作中运用了一种非常独特的加工工艺(主要是控制鱼肉中蛋白质发酵的程度),安徽皖南厨师在红烧鱼的红烧技法上独具特色,这二点是“臭鳜鱼”的核心,我们要保留,要占51%的比例。现代人们对一个菜肴优劣的评价主要从安全、气味、色彩、形状、口味、质感、温度、器皿八个方面来评判。我们的“臭鳜鱼”在安全、质感、口味、色彩、形状等方面都有它的优势,这就是我们能控股51%的元素,但在温度和器皿方面有它的不足,这些不足需要学习其他菜系的长处来完善,因此徽菜必须让出49%的股份,来吸纳全国众多菜系中的精华,用外来元素来丰富徽菜,提升徽菜,使徽菜的发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,符合当今人们的口感与品味,这样徽菜才能做的更大,走的更远。
现如今人流、物流、信息流发展快速迅猛,人们对菜肴的认识也是日新月异。但是当人们在对美食见多识广的时候,却往往忽略了人类对饮食有着固有的习惯性。据有关专家研究表明,人们在14岁以前的饮食习惯养成后将会影响其一生,以后很难改变。所以徽菜要想做大做强,就要让更多的人接纳它,利用更多的利好讯息传播它。试想如果我们能够让外地朋友每次在品尝徽菜的时候,都能感觉到什么地方有点像自己的家乡菜,那么他们势必就会很快对徽菜产生亲和,快速地喜欢上徽菜,宣传徽菜,依赖徽菜,这样徽菜的市场就会越来越大,越走越远,徽菜就会成为中国的徽菜、世界的徽菜。
综上陈述是我对徽菜发展的一些思考,让出49%的股份是徽菜发展新空间的需要,是更多人更快更好接纳徽菜的需要。